分析師警告:1990年代互聯網泡沫可能重現
時間:2018-06-09 13:49 閱讀:1132 整理:市場調研公司
鳳凰網科技訊 據CNBC網站北京時間6月9日報道,華爾街資深人士吉姆·保爾森(Jim Paulsen)當地時間周五在接受CNBC《Squawk on the Street》欄目采訪時表示,當下來自科技領域內的種種警示信號,讓人聯想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彌漫全球、最終以失敗告終的互聯網泡沫熱潮。保爾森暗示,1990年代互聯網泡沫可能重現。
作為基金管理公司盧佛集團(Leuthold Group)首席投資策略官,保爾森向投資者發出建議:鑒于當前來自科技行業內的種種警示信號,他建議投資者在科技領域可以“投資于中小盤股,而不是市場上搶手的FAANG(指Facebook、亞馬遜、蘋果、Netflix和谷歌等四家公司)股票?!?
保爾森表示,當前科技行業內的“市場特征和態度”與當時認為的“科技行業不會失敗”觀點相似?!拔野l現了一個有趣現象是,隨著這些‘FANG’股票真正地占據了市場,而標普500指數的參與程度顯著減少,”保爾森稱。
2013年,CNBC“瘋狂金錢”(Mad Money)節目主持人吉姆·克萊默(Jim Cramer)提出了“FANG”一詞。最近,代表蘋果(Apple)的另一個字母“A”被添加到“FANG”中,這樣,之前代表Facebook、亞馬遜、Netflix和谷歌等四家公司的“FANG”,被演變成為了“FAANG”。而且,最近人們開始討論如何將代表微軟(Microsoft)的“M”,也一并體現到該詞當中。
保爾森說,剔除科技股后,標普500指數的其他成分股自2013年以來一直表現不佳,低于整體市場。“你可以說,當下時期市場對科技股的迷戀,只是結束了一個互聯網周期,”保爾森在寫給客戶的信中寫道?!?年來,科技股一直主導著標普市場,這與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泡沫時期的科技股的主導地位非常接近?!?
“我只是想知道它是否會以同樣的方式結束,”保爾森周五表示,“可能不會以同樣的規模,而是以類似的規模?!?
在從1995年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時期,投資者對互聯網公司的投資推動了股市快速增長。但隨著互聯網泡沫破裂,2000年3月股市觸底回落,導致納斯達克指數在2002年10月下跌了近80%。
基金管理公司LIH Investment Advisors常務董事拉里·哈韋爾蒂(Larry Haverty)表示,目前市場上充斥著“很多警告信號”,比如科技行業監管審查力度加大。“最終,大多數法規將會針對(FANG公司的股票),”哈韋爾蒂在《Squawk on the Street》節目上表示,“對于亞馬遜,我認為對其造成影響將是反壟斷法規?!?
但保爾森指出,如今的科技行業與上世紀90年代之間的明顯區別是羅素2000指數(Russell 2000 Index)指數的表現。他說,在小型股指數中,科技股的整體表現與市場表現相符,“而不是明顯優于大盤”。
他補充說,“與90年代末的互聯網公司不同,當時的小盤股和大盤股的表現都遠遠好于平均水平,而現在小盤股的情況并非如此。”保爾森表示,如果投資者希望在投資組合中保持科技股的權重,“那就選中小盤股,而不是購買受市場熱捧的FAANG股票?!?

關注公眾號
獲取更多行業資訊
本站文章內容以及所涉數據、圖片等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華夏經緯立場。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華夏經緯(廣州)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