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數據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產業升級發展
時間:2018-09-06 14:38 閱讀:1068 整理:市場調研公司
隨著物聯網、電子商務、社會化網絡的快速發展,全球大數據儲量迅猛增長,成為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基礎。大數據是幫助企業利用海量數據資產,實時、精確地洞察未知邏輯領域的動態變化,并快速重塑業務流程、組織和行業的新興數據管理技術。
大部分大數據分析企業的現狀,可以說是將數據的分析、可視化及數據的采集、治理、集成進行了一體化,以大數據的分析平臺形式存在。
大數據發展現狀 產業鏈的三大方向
在社會認知、政策環境、市場規模和產業支撐能力等多方面,我國的大數據產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并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在大數據資源建設、大數據技術、大數據應用領域涌現出一批新型企業。在龍頭企業引領下,上下游企業互動、核心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格局初布,與日趨成熟的產業生態相對應的商業模式也日漸明晰。
目前,IT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些層次分布,主要分為服務器和底層系統部分、軟件部分和應用部分,大數據也需要在原有的架構上加以發展。企業發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企業也會根據自身優勢和對未來的預判進行轉型。比如Hadoop、MapReduce這類的數據分析軟件,原有的軟件產業轉型為以大數據分析為中心的戰略思路。
企業大數據應用擴大 人才需求趨緊
2017年,接近2/3的企業已經成立了數據分析相關部門,企業對數據分析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65.2%的企業已成立數據分析部門;另外,目前沒有數據分析相關部門,但正在計劃成立相關數據部門的企業占比為24.4%。
2017年,近四成的企業已經應用了大數據。在接受調查的1572家企業中,已經應用大數據的企業有623家,占比為39.6%,與2016年相比上升4.5%,垂直行業中如金融等領域大數據應用增加趨勢較為明顯。此外,24.3%的企業表示未來一年內將應用大數據。
大數據時代,企業、組織需要與業務相關的數據分析人才。傳統大學的教育模式很難培養出這種既精通業務又能進行大數據析的人才,大數據對現在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挑戰。另外,培養大量的大數據人才也是很大的挑戰。僅美國就面臨著14萬-19萬分析和管理人才缺口。
中國在這方面的人才更加缺乏,如何培養大量的大數據人才是中國教育部門及相關部門的當務之急,大數據對中國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
緣于大數據時代催生的大量相關人才缺口,各大高校正緊鑼密鼓啟動大數據人才培養。多家高校獲批“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站在互聯網“風口”上的大數據,直接催熱了大數據專業。
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開啟數字中國建設
大數據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標志,對生產制造、流通、分配、消費活動以及經濟運行機制、社會生活方式和國家治理能力均產生重要影響。面對我國目前新舊動能轉化的關鍵時期,通過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速傳統行業經營管理方式變革、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及產業價值鏈體系重構,最終完成產業轉型,培育新動能。
在以大數據驅動的人工智能時代,海量數據經過預處理之后抽取出可用信息,可用信息經過加工后成為知識。大數據是人工智能的基石,目前的深度學習主要是建立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即對大數據進行訓練,并從中歸納出可以被計算機運用在類似數據上的知識或規律。人工智能將成為大數據生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方面的應用將呈現爆發態勢,并將在醫療健康、金融、零售、廣告、交通、教育等細分領域取得突破,開啟數字中國新時代。

關注公眾號
獲取更多行業資訊
本站文章內容以及所涉數據、圖片等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華夏經緯立場。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華夏經緯(廣州)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