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行業市場調研 2022年稻米市場價格走勢
時間:2022-08-08 14:55 閱讀:1046 整理:市場調研公司
大米行業市場調研
我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同時也是大米生產第一大國和消費第一大國。近年來,隨著我國傳統農業結構的變化調整,畜牧業快速發展,奶業、水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消費者對于大米等傳統主食的需求進入了穩定階段。
我國具有豐富的稻種資源。我國是水稻品種多樣性的起源中心之一。廣闊的稻作地域,多樣的生態環境,悠久的栽培歷史,形成了我過稻種資源的多樣性。據估計,全球僅亞洲栽培稻就有14萬份種質,我國以已收集編入國家稻種資源目錄的栽培稻資源達69179份(2003年)。豐富多樣的稻種資源,為我國水稻品種的遺傳改良和水稻生產,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物質基礎。我國栽培稻資源分地方品種、選育品種、國外引進品種、雜交稻“三系”資源和遺傳標記資源共5部分。截至到2003年,我國以收集編入國家稻種資源目錄的栽培稻資源已達69179份。其中,地方品種52421份,雜交稻“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雜交稻組合)資源1065份、國外引進品種9734份,遺傳標記材料120份。
2021年全國早稻播種面積4734千公頃(7101萬畝),比2020年減少16.6千公頃(24.9萬畝),下降0.4%。全國早稻單位面積產量5918公斤/公頃(395公斤/畝),比2020年增加173.0公斤/公頃(11.5公斤/畝),增長3.0%。全國早稻總產量2802萬噸(560億斤),比2020年增加72.3萬噸(14.5億斤),增長2.7%。
近年來,稻谷種植面積下降,但總產量基本沒有太大幅度的下降。2020年,我國稻谷產量21186萬噸,同比上升1.1%;2021年全國稻谷產量21284.3萬噸,比上年增加10萬噸,增長0.5%。隨著未來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我國大米消費量將持續提高,稻谷產量將波動變化,向供求平衡的方向發展。
根據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0-2022年我國稻谷生產仍面臨去庫存壓力,種植結構將繼續調優,播種面積呈下降趨勢,之后開始恢復增長。由于單產持續提升,未來10年稻谷產量有望穩定在2億噸以上,年均增0.6%。
從市場競爭特點看,過去主要是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現在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在高端大米生產能力以及產業組織方式來看,現在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過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企業兼并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
稻作為我國優勢作物,大米在世界四大商品糧中貿易量最少。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我國應揚長避短,最大限度發展水稻,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成為穩定的稻米出口國,實現糧食進出口并存和提升經營效益。一是需注意由出口低價米向高價米轉變。南方稻區應以替代泰國高端秈米為目標,打造知名品牌。二是我國東北是世界最大商品粳米產地,目前產能也過剩,應突出優良環境特色,努力出口高端粳米,打造世界粳稻米知名品牌。大米出口還可以起到以出口調控存儲,減少陳米損失的作用。
2022年稻米市場價格走勢
2022年第1季度價格穩定為主,局部波動微小,購銷市場穩中小幅提升;第2季度陳糧投拍、需求不快,春耕前售糧積極性提升,稻谷價格基本平穩,局部有升;部分大米價格或小幅回落;第3季度隨著市場糧源消化尾聲,價格穩中小幅偏強;第4季度價格或小幅先跌后漲。具體行情走勢,由于各主產區市場糧源消化及售糧進度不一,市場走勢或有所不同。

關注公眾號
獲取更多行業資訊
本站文章內容以及所涉數據、圖片等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華夏經緯立場。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華夏經緯(廣州)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