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國經濟現狀及未來走勢預測
時間:2024-02-21 11:06 閱讀:603 整理:市場調研公司
202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2%,中國仍然是全球增長最大引擎。今年以來,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2024年1月,經濟景氣水平有所回升,釋放了開年經濟運行積極信號。
2024中國經濟現狀
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擴內需政策密集出臺,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積極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帶動相關領域投資;商務部把2024年定為“消費促進年”,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促消費活動;山東提出,將舉辦家電家居、電子產品等促消費活動200場以上;黑龍江提出,2024年將建設省級重點產業項目1000個……
李稻葵: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潛力主要由潛在的需求和供給決定。在需求側,中國的城鎮化、農村人口轉移、居民收入提高仍存在較大空間,未來將推動消費需求的持續增長。比如,我們有大概4億左右的中等收入人群,還有9億人口達到了初中及以上的學歷,但是全國的人均可支配的月收入并不高,如果我們著力于收入提高,在未來就能帶來消費需求的增長,這個潛力是可以被釋放的。
在供給側,中國經濟在國民儲蓄率、科技創新能力、人力資源總量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我們國民儲蓄率在國際上處于高位,大概在40%左右,這為未來的可持續的投資提供了非常雄厚的基礎。
從經濟增長看,2023年我國GDP超過126萬億元,增速為5.2%,比2022年加快2.2個百分點。從消費來看,其基礎性地位和作用正在恢復并發揮積極作用,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2.5%,比上年提高43.1個百分點;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111.4%,比上年提高25.3個百分點,國內循環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實際增長6.1%,略快于經濟增長,實現了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這對穩定收入預期、提振消費信心,進一步夯實消費基礎具有積極意義。
面對復雜外部環境,中國堅定推進改革開放,穩增長政策措施持續發力,賦予中國經濟強勁的內生動力、韌性和潛力,極大提振了全球商界的信心。
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形勢下,中國持續推進“市場機遇更大”的開放、“規則對接更好”的開放、“創新動能更足”的開放和“包容共享更強”的開放,用實際行動為促進世界經濟復蘇和全球發展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2024年,中國經濟站在2023年126萬億元GDP的起點上,想要實現突破,就需要挖掘更多可能性,尋找更多新動能。面對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增速放緩的趨勢,更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實干肯干,創新創造。
2024年中國經濟走勢預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上調了2024年中國經濟和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增長預期。同時,基于中國等主要經濟體增長充滿韌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上調0.2個百分點至3.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反映了去年中國經濟高于預期的增長勢頭延續,以及中國政府出臺相關政策產生的帶動作用。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等預計,2024年中國經濟基本面將更加穩固。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等機構認為,中國電動汽車電池、電子產品、礦產等出口強勁,不少產業全球競爭力領先。
2024年,中國經濟何去何從對世界經濟的復蘇至關重要,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分析,中國經濟轉型若能取得實質性突破,未來10年,將釋放5%左右的經濟增長潛力。
從投資這駕馬車來看,中國的投資率是全球最高的,100塊GDP里,我們平均有40塊錢拿來投資,投資在基礎設施、機器設備、廠房、商場、辦公樓和住宅等上面。而世界平均的投資率只是25%。所以,我們生產能力的增長遠遠超過其他國家。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面臨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但總體來看機遇大于挑戰、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更好發揮創新引領作用,推動新型工業化不斷取得新突破新成效,通過發展優質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和先進制造,更好塑造經濟發展新優勢,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努力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等方面取得更大進展,中國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將不斷鞏固和增強。
未來,中國的開放大門會越開越大,開放的重心也將由要素開放、市場開放、機構開放等,轉向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關注公眾號
獲取更多行業資訊
本站文章內容以及所涉數據、圖片等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華夏經緯立場。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華夏經緯(廣州)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終解釋權。